当前位置: 中国母婴健康网 > 宝宝 > 儿童心理 > 正文

学会心理调节才能使心理健康得到维护与增

http://www.cn280.com 时间:2012-10-30 11:02来源:和讯网



    近年来,幼儿教师体罚孩子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关注。今年7月2日上午,在广州市番禺区一所名为子惠康复服务中心的特殊教育幼儿园内,4岁多的幼儿小邱因做运动时不配合,遭老师吊起撞地致重伤。尽管目前小邱已接受了3次脑颅手术,但康复情况并不理想。案发后,当事教师许某曾声称,遇到孩子不听话,老师动手打几下是常有的事,但没想到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尽管当事教师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拘留,但孩子受到的身心伤害将伴随其一生。

    仔细搜索,记者发现,近年的幼儿园体罚孩子现象并不鲜见,且手段和花样也不尽相同,体罚孩子现象的背后,一些幼教的心理隐疾须深刻反思。

    体罚频发 幼教心理须反思幼儿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处在关键的成长期,尤其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关怀,除了家长于家庭中进行的循循善诱外,幼儿园老师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教育和塑造幼儿身心的职责。一旦幼儿园老师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对孩子的伤害可想而知。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很多,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个人婚姻等。但在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心理学家左辉看来,其核心原因在于:多数幼教找不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感。左辉认为,与其他工作群体相比,幼教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种普遍性是其行业特点造成的。从幼教工作性质来看,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且多为女性,她们整天与孩子打交道,久而久之自我价值感会降低,将自己定义为看孩子的保姆,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相脱离,对未来的憧憬和创造力不断受到阻碍,最终演变成暴力行为。

    此外,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职业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强,而对幼儿教师的社会报偿、待遇相对较低,这种矛盾也容易使其产生不平衡心理。事实上,在很多体罚事件中,孩子并没有多大过错,那么,一些老师为什么在体罚过程中会选择针、火钳等来伤害孩子呢?对此,左辉表示,幼教面对的都是2到6岁的孩子,工作繁杂而细碎,需要认真而细致,长期如此,导致很多教师形成过度敏感的性格特点,加之成人对于孩子有着绝对权力,当长期积压的情绪到达临界点时,很容易失控,面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就会让这种情绪毫无顾忌地爆发。

    体罚背后心理培训须经常化为了避免幼教施暴事件的发生,一些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对应聘者开展了心理测试。北京市昌平区天骄幼儿园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幼儿师资心理特质量表”是较普遍的测试方法,内容包括人格倾向、性格特征、创造力、是否有抑郁、焦虑倾向等多个方面。也有幼儿园在招聘时采取现场“模拟”的形式,让应聘者像表演小品一样“演一演”如何对待一个哭闹不休的小朋友,如何与误解自己的家长进行沟通。或是让应聘者现场做多米诺骨牌、拼图等小游戏,来考核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耐心。那么,这些测试是否真的可以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呢?“光在入职时做检测是没有用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很多施暴者并不是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崔永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认为,在幼儿园集体管理的模式下,孩子的个性需要专业的心理引导,而一些针对幼教的心理培训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实际操作和执行,甚至有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就上岗了。崔永华表示,幼教首先要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幼儿园也应注重将教师心理培训常规化,通过讲课、心理减压、谈话治疗等方式,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疏导。只有这样,在孩子出现一些状况时,教师才会理智地判断哪些是孩子的本能行为,哪些是孩子的问题行为,才能给出合理、科学的教育和引导。

    此外,崔永华强调,教师还要善于进行自身心理调节,尽量改善、改变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采用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避免脑力过度疲劳,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完善自己。同时,还要注意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优良的意志品质,增强应对压力的耐受能力。教师只有学会心理调节,才能使心理健康得到维护与增进。

    幼教入职 心理考核须标准化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健康的教育行为。尽管现在一些幼儿园对教师入职加入了心理素质的考核,但很多都是幼儿园自己制定或是从网上拷贝下来的固定模式,缺乏统一标准。而教育部2012年2月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仅仅是对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规范,并没有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出明确要求。崔永华表示,当前,在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有关部门更应该注重加强教师入职时心理健康考核,并尽快出台相应标准。

    崔永华说,过去,我们习惯把教师的很多问题都归结为职业道德的范畴。比如有些教师体罚学生,看似是职业道德问题,因为教师行为规范上明确规定了不得体罚学生。但这也不完全是职业道德的问题,道德有是有非,而行为本身还牵涉到教师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而情绪控制能力的高低是不存在道德意义的。进一步来说,教师出了问题,不能完全以道德标准来评价,更应该看教师的人格特点和事情发生的具体情境。

    他认为,幼儿园教师入职心理素质考核应该包括四个内容:第一是教师的职业倾向性,比如说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就不适合当老师;第二是基本的心理能力,教师教育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应该有基本的心理能力做保障,如逻辑思维能力;第三是特殊的专业能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第四是从事职业活动的专门知识,比如如何与学生交流、沟通。有了教师心理素质的标准参照,就可以选拔出比较适合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来入职。他最后强调,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不能光靠呼吁,应有立法作为保障,并真正建立教师资格认证的科学体系,保证教师选拔、培训、晋升等教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母婴健康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