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劫案》好看吗,结局好看么



  昨天刚从专家文章里学到个新名词,叫“过度消费”,今天正好用上了。看了《黄金大劫案》,为宁浩感到一点小遗憾,因为他被“过度消费”了。
  在我看来,该片上映后广受诟病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此,宁浩被没什么大脑的宣传团队当成招牌宣传得过度,也因为一大批没什么大脑的观众对宁浩抱有过高期待。这是典型的“捧杀”,从张艺谋、冯小刚到宁浩,每一代红人的命运都是相同的,你给观众一点惊喜,他们(包括媒体炒作)把你捧成“神”,然后你下一部片稍微没有满足他们的期待(对宁浩来说,他这次没有让人满足“疯狂”),人们就会把你骂成臭狗屎。这是影片的公关、媒体和观众的“合谋”。
  请原谅我要继续讲一点跟看似跟影片本身无关的废话。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人家昆汀拍个《无耻混蛋》就是甩、就是潇洒、就是牛逼、就是后现代,宁浩拍个《黄金大劫案》,来点游戏逗乐的的桥段就是狗血、就是山寨呢?中国人骨子里的自卑让他们对“山寨”特别敏感,评起国产片子来也是极尽刻薄。其实中国就是个落后国家,从足球到电影就是比人家落后,从最好的东西到最差的东西都是跟外国人学习的,这是事实。在类型片领域,观众就是给好莱坞、给外国电影喂大的,观众认可人家的美学,你不虚心学习、你不山寨要被人骂,学习了、山寨了,也要被骂,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我就很喜欢《黄金大劫案》,我觉得它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好到它达到了一个美国B级片的标准!它讲一个小混混如何卷进抗日斗争中,最后“成长”为一个抗日英雄的老套故事,有爱情、有场面、有枪战,该煽情的地方煽情,该紧张的地方紧张,该热闹的地方热闹,而且在情感上简单,爱就是爱、恨就是恨,简单粗暴又有笑点,观众不就吃这套吗?更可贵的是,它剧情细致规整,起承转合合理,故事基本能说圆,自我要求很高,绝对不是骗钱的片子(我看的早场只要30块钱)。我真想问,它哪里不好了?你还想让它怎么样?有思想吗?反应所谓的“人性”吗?教育观众吗?反映现实吗?那你看艺术电影好了!有些人往往不是欣赏艺术,而是欣赏欣赏艺术的自己。
  技术细节上,从表演、台词到美术、摄影,都是浑然天成、行云流水,反映出宁浩达到了一个类型片导演的标准。你看第一场混入银行行长家舞会偷地图的戏,那场面调度,那节奏控制,清清楚楚,上下衔接,中国找不出第二个导演能拍得这么好。
  而且宁浩没有重复自己,没有再用非线性的方式来讲故事,这种敢于挑战自己的勇气难道没有人看到吗?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很努力了。当然,他作为这个拍电影资源本来就稀缺的国度里的幸运儿,努力也是分内的事。不过跟国外片子比,宁浩在有些地方的控制力也有稚嫩的地方,但就像好的狙击士兵是子弹喂出来的一样,多几次练习的机会就好了。只是在中国,这种真枪实弹练习的成本太高,风险也太大。
  我最喜欢的还是《黄金大劫案》那种很“甩”的气质,比如最后决战里,一辆装甲车忽然就冲进来了,多么不可能啊;比如郭涛扮演的小东北老爹“飞镖十三郎”忽然就在危急关头展现绝世武功;比如小东北忽然就厉害地使用各种枪械横扫千军;比如这片子里面充满趣味的配乐;比如“这是以卵击石”“你怎么那么多卵啊”这样低俗的台词;比如邪恶又搞笑的日本军官“鸟山”……整个片子这种狂欢的质感正是宁浩的特色,绝对适合中国广大没文化的男性朋友观看——因为你坐在电影院里看这样的片,就是找乐的,不是来找文化的,乐找到了,这片子就合格了。若是没有审查制度,这片子可以走得更远。可也就是这些欢乐的桥段,使得《黄金大劫案》被某些人抨击为“狗血”“山寨”,我真是求求这些人,您能不能不要这么严肃啊,你不是被宁浩忽悠了,你是被公关宣传忽悠了啊。
  这片还是有硬伤的,最让我不舒服的地方就是在倒数第二场交火中,小东北被日本人生擒了,可是却被交给一个伪满警察处置,这个地方让人实在怎么想辩护都说不通。但反正,我就是喜欢《黄金大劫案》,这片儿就是好啊就是好!